top of page

扭曲的十全

  • 楊家華
  • Jan 17, 2018
  • 4 min read

傅志男攝

傅志男攝

彎曲的道路

去年在三民區的果菜市場爆發激烈的抗爭,主要是因為居民認為40年前政府強徵土地作為市場用地,且後續未協商出妥善的安置;而市府則認定徵收早已完備,且為了建設新市場、打通十全路,故強制執行拆除。如今住戶建物已全數拆毀,但市場不遷了,筆直的十全路竟向北側彎曲。道路會彎曲,顯然是政策大轉彎的結果,也說明了這條路崎嶇的身世。

崎嶇的身世

農業局長在媒體上解釋道,因現有400家攤商認為目前配置以符合所需,故改為就地整建、節省經費,而道路也繞過市場向北彎[1]。然而,這樣的說法不僅不負責任,也無法對歷史交代,更是欺騙市民。因為公共政策制定本該徵詢民意後再規畫執行;再者攤商不願遷移並非此時此刻。

時序回到1993年,高雄市建設局曾就十全路打通到覺民路作出甲、乙兩案。甲案,拆除果菜市場北側,讓十全路繞過市場。乙案,拆除果菜市場並於他處重建,讓十全路筆直通過。當時果菜公司即表示會影響營運而拒絕;另外,北側住戶表達,如要開路需一併將徵收爭議解決。值此,開路讓住戶和市場之間,形同零和賽局。

事實上,居民的陳情從未間斷過,希望藉開路一事,連同過去的強徵一同妥善處理。市府曾數次提出遷移市場計畫,1996年籌組 「高雄果菜暨肉品批發市場遷建專案小組」,選址楠梓為新的市場用地,缺乏評估下,遭攤商反對。2008年市府委託高雄海洋科技大學,辦理「高雄民生供應運籌園區」,再次提出市場在楠梓遷建事宜,但也以失敗告終。2011年時任市長陳菊堅定地表示,果菜市場將遷至仁武區,終未實現[2]。因此,開不成的十全路屢成議員喉舌的重點[3]。

矛盾的深化

回溯高雄近代的發展,可以從人口突破百萬大關的70年代說起,當時各地陸續展開市地重劃,同時位於鹽埕區七賢路的果菜史場遷移至現址,但也造成徵收爭議。80年代加速重劃,至90年代三民區人口來到三十萬人,足具當前的規模。此時,科工館作為重要的城市建設,更催促了開路的討論。

其實近幾年的都市計畫中,市府對這塊區域早有清楚的想法與定位。計畫將高醫及周邊商圈和科工館連結,形成「高醫大學城住商混合區」,希望藉此來提升生活機能與文化氣息,帶來休閒、觀光、商業效益。

就在上述發展願景下,2016年國城建設就以此推出「幸福洲」新建案,以貫通十全路後的交通機能為主打,而麗晶建設也於不遠處推出「麗晶天際」預售,正積極吸引房市投資。另外,房仲業[4]者也在媒體上表示,打通十全路至覺民路,不僅可連結商圈,也有助於推陳新建案、保值房市。甚至,據報載曾傳出打通道路後,可以創造周邊八十六億元土地利益[5]。

資料來源:擷取自國成幸福洲FB

(資料來源:擷取自國成幸福洲FB)

如從廣告上釋出的房價來看,附近新建案每坪售價已悄然來到二十幾萬,且持續上漲。再進一步透過都發局的「高雄住宅生活網」檢視三民區近幾年的房價,可看見自 2010 年平均買賣每坪十二萬,呈逐年上漲趨勢,至 2016 年已來到近十八萬。甚至由整個高雄市的房價所得比來看,自 2010 年至 2016 年房價所得從 6 倍上升到 8.61 倍,顯示高雄持續攀升的房價。值此,開路的呼聲越大,意味著矛盾越大。

資料來源:高雄住宅生活網

資料來源:高雄住宅生活網

資料來源:高雄住宅生活網

資料來源:高雄住宅生活網

扭曲的十全

隨著城市發展,原本位於郊區的果菜市場逐漸地處都市核心。而全球化襲來下,便宜的蔬果紛紛進口、新市超級市場興起,對傳統的果菜市場而言也是一大挑戰,所以部分攤商也不得不兼做零售,以謀求在城市中生存。因此,市場遷移勢必會衝擊零售營收,且市場的農會勢力影響力甚廣,也是主政者欲爭取支持的對象。

然而,市府選擇用最便宜的方式,以興建市場之名來強拆北側住戶,再以節省預算之名欺騙市民,讓一條彎曲的十全路誕生。我們無法得知當初大動作強拆,是否為「前瞻計畫」的捷運黃線鋪路,也無法確證打通到底會帶來多少土地利益。僅能保守地說符合執政者、議員、建商及房市的期待。不過,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市場北側的居民,為了這條扭曲的道路,再也回不了家。

扭曲的十全,何以十全?

  1. 林宏聰,2017/04/24,〈不蓋果菜市場? 高市農業局:就地升級更有利〉,中國時報。

  2. 侯承旭,2011/11/19,〈果菜市場遷仁武 十全路打通〉,自由時報。

  3. 黃柏霖、林武忠議員舉辦2011「高雄果菜市場遷移及北側生態濕地規劃」公聽會。

  4. 陳建宇,2016/09/30,〈果菜市場拆遷 周邊房子更保值〉,蘋果日報。

  5. 陳文嬋,2015/11/10,〈〈南部〉高雄果菜批發市場 朝防汛雙效擴建〉,自由時報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Long Shadow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