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扭曲的十全
傅志男攝 彎曲的道路 去年在三民區的果菜市場爆發激烈的抗爭,主要是因為居民認為40年前政府強徵土地作為市場用地,且後續未協商出妥善的安置;而市府則認定徵收早已完備,且為了建設新市場、打通十全路,故強制執行拆除。如今住戶建物已全數拆毀,但市場不遷了,筆直的十全路竟向北側彎曲。...


安吉里的四十八年
傅志男 攝 去年5月12號一早,安吉里的居民發現,門口貼著數張農業局的公告,以及各家戶的編號。高雄市政府為了擴建南側的果菜批發市場,著手清查工程範圍內的住戶,並行徵收與拆除作業。公告上寫著:「本地上物預定於三個月後拆除,請預作搬遷準備。」三個多月後,緊鄰民族一路的家厝接連倒...


寶珠溝的前世今生
顏明邦 攝 今日的我們恐怕難以想像,寶珠溝-乃至於大部分的愛河流域,烏魚曾經悠游其中。昔日,台灣西南部的漁業豐收與否取決於烏魚數量之多寡,而寶珠溝位於今日果菜市場旁的水道,就是烏魚洄游愛河流域的終點,人們稱之為「烏魚仔港」,可是隨著1930年代高雄工業開始發展,烏魚數量逐漸...


果菜市場的今昔變遷
民國六零年代,鹽埕區的果菜市場預定要遷往三民區現址,居住在三民區的居民,第一次面對家被拆,離開從小到大熟悉的環境。在仍未解嚴的環境下,居民對土地徵收不了解,也不敢反抗,難以理解這個忽然出現的龐然大物,到底是從何而來? 繁華的鹽埕果菜市場...


媒體的生成與退出 居民聲音誰來聽
2016年的夏天,高雄市政府開始大動作處理果菜市場的拆遷案,引發居民反彈聲浪,接連發起多場抗議行動。然而在政府最積極行動的時候,主流媒體退出了這個場域,報紙與電視媒體報導的數量屈指可數,取而代之的,大量新興網路媒體進入,《公庫》、《焦點事件》的記者日日穿梭現場的瓦礫堆之間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