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十全路夜未眠—果菜市場專訪輯一


吳心儼 攝

吳心儼 攝

「現在比較不好做了啦,以前來一下就賣完了,現在都沒了。買的人變少了,我孫子要做我都說不要。我叫他去工作,不要來作這個,太難做了。」

一天始於零點零分,大多數人已經入睡的時間,民族路上的果菜市場卻是燈火通明。蔬果攤販們陸續上工,拿出找錢的籃子、預備寫下出貨進貨的紙張、以及最重要的秤子,忙著將貨物移到攤位上,將一個又一個飽滿的蔬果,慎重地擺放,展示於客人面前。「恁即嗎這e時陣來,物件卡少啦,卡暗e來種類卡多[1]。」約70歲年邁的高阿姨(化名)告訴我們,這個時間在準備拍賣,散客可以買的東西比較少,包含「睡不著」的學生,來採買的餐廳相關人員,一個個也出現在攤位附近。來來往往的人正在卸貨、進貨、搬貨,與周圍的寂靜相比,顯得特別突出。

三點多,果菜市場的攤位幾乎沒有空著,這時是市場最忙碌的時間,有準備要參與拍賣的人,三三兩兩的聚集在拍賣場地,聊著今天的菜價。還有忙著挑選蔬果,與攤販聊天、議價的人。

(準備中的攤販)

長方形的果菜市場分成兩邊,靠近民族路一側的是做青果買賣,更往民族路一側是攤販們的停車場,另一半則是蔬菜,最後是冷凍庫與驗農藥殘留處。涇渭分明的中間地段,為三點半拍賣之處,從中間的側門走出來,即可看見堯山街市場[2]。果菜市場參與拍賣的人有兩種,供應人與承銷人,根據106年統計資料[3],果菜市場共有1451位供應人,495位承銷商。供應人可能是產地來的農民、農民共同團體、進口商、農業企業、販運商等,他們會進貨到果菜市場拍賣或到攤位上販賣,多來自於雲林或彰化;承銷人可以在此參與拍賣,則包括零售、零批商,出口商、販運商、加工業者,或經認證的大消費戶(公司或學校),在攤位上販售的攤販都必須有承銷人的身分,以及攤位的擁有權。

「要在這裡做喔,就要有牌和印章,阿現在都電腦化了,你們如果有牌就可以來了。以前印章是木頭的,現在的印章是電腦的,不能打開,不然就壞了。」笑稱自己是做到畢業的高阿姨,提到四十幾年前果菜市場還在七賢路上,就已經和丈夫一起賣菜,搬到民族路之後,也分配到了攤位的擁有權,在這裡的攤位需要有「牌」,這個牌可以轉讓、買賣,但是沒有牌就不能擁有攤位,除非是跟牌的擁有者承租。在果菜市場理通常都是直接讓子女繼承,蔡阿姨(化名)便是從公公婆婆那繼承攤位。

沒有牌得承租者,像是蔡阿姨(化名),便時常要面對每年往上調的租金,果菜公司兩年會調一次位置,在一年一度的開會上抽出新位置,而且每年範圍都會縮水。「兩年要換一次很麻煩,光是搬東西就快瘋了。」換位置的時候,必須要不厭其煩和熟客說明自己的新位置,費時又費力。

三點半準時開始拍賣,隨著拍賣員的喊聲,承銷人盯著自己想要的貨物,確定得標的那刻,便會用麥克筆寫下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,接著搬貨物的搬運工,會依照這些資訊將貨物搬到承銷人指定的位置。若此時來到這,在逛市場的同時,需要時刻注意,不然就要一直讓路,擋到這個一氣呵成的買賣。

(拍賣現場)

(菜價告示) (拍得貨物後寫下個人資訊)

五點多拍賣結束,一直到中午十二點,市場的生意才告一段落。接下來是送貨的時間,比對著紙上的叫貨,一包包或一箱箱的蔬果送到不同客戶手上,處理完這些事,攤販的一天才終於落幕。到下個半夜十二點之前,會有許多大貨車進入市場,高雄果菜市場並非產地,許多從產地而來的蔬菜,此會送進拍賣場,或直接到攤販的位置上。

(白天散客居多) (結束時,整理好要去送貨的蔬菜)

「拍賣的都是產地的人送來,好的都在產地賣掉了,是便宜啦,就比較多不好的貨。」約四五十歲的蔡阿姨的攤位靠近中間拍賣場,他說他們都是直接從產地訂貨,比拍賣價格還要高一點,好處是可以自己決定要賣什麼,而且品質較好。「客人其實蠻難看出來品質好壞,都看價格,所以生意比較難做。」她補充到,尤其攤販為了讓蔬菜看起來漂亮好吃,還會「洗水」,擺在外面的菜不洗水會太乾,但洗過水的蔬菜容易因為溼氣而壞掉。不同的客人會有不同的需求,像是自助餐的客人,需要的貨是固定種類,便宜但有一定品質的蔬菜,餐廳買的蔬菜品質就要好一點,而散客就容易被漂亮又便宜的蔬菜吸引,「年輕人容易挑好看的蔬菜,不過這種農藥就多。」

「我們以前是自己批來的,我們是鄉下人,從那邊來的。我們是溪湖人,就從彰化那邊寄來的,以前也有台東的,現在剩我一個人。」高阿姨和丈夫從溪湖來到高雄,經由在高雄果菜市場批發的親戚介紹,過往都賣自己家附近的蔬果。年邁之後,才轉由和隔壁攤的人訂貨,隔壁攤也和蔡阿姨一樣,和產地直接訂貨送到高雄。「菜我自己種幾樣啊,大概每次都三四樣,其他就會用訂的,訂西螺那邊的。」林阿姨(化名)的攤位在後方,接近冷凍庫之處,攤位上有許多不同的葉菜類,他驕傲的指出哪些是他自己種的,不少攤販也會將自己的菜拿來販賣,林阿姨也提到以前大家都賣自己種的,現在都定的比較多。尤其是高雄越來越熱,夏天自己能夠種的蔬菜變少了。

和我們聊完天後,阿姨們也準備要回家,接近中午之際,是一般人正要好好工作的時候,阿姨們帶著疲累的神情,才要好好休息,「現在在做,總是想著要放棄,因為老了啊。」林阿姨說,以前年輕這種生活都是在拼,希望讓下一代更好,但現在老了,常常都很吃力。「他們就做自己工作啊,沒有在做這個。我老人齁,出外人,甘苦人,就是生活啊,現在就加減做。」高阿姨在小小的攤子裡,慢慢的處理蔬菜,他說,小孩有更好的工作就去作,他是「甘苦人」不捨提早退休,把攤位的名字過給孫子,自己仍然數十年如一日的留在攤位裡打拼。

與阿姨的聊天中,也會問到關於拆遷的問題,但總是得到不知道,不會啦,有的人說會搬,有的人說不會,蔡阿姨還反問我們,你們不覺得路開之後會變比較吵和危險嗎?拆遷的訊息或決策,與阿姨們十分得遙遠,但他們卻是真實要面對的一群人。果菜市場固定每個禮拜一休市,攤販的生活週而復始,他們的生活彷彿一季一季的蔬果,不停地循環,供應著大高雄地區的胃。

(是一天的結束,也是一天的開始,圖為下午進貨中。

  1. 你們這個時間來,東西比較少,晚一點來種類比較多。

  2. 見果菜市場專訪之三,堯山街上有果菜市場外的市場,

  3. 106年高雄市農業局,高雄市果菜、肉品、家禽及花卉批發市場概況(1060314編制)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Long Shadow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