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業者有話要說—果菜市場專訪輯二
「目前已經水溝挖出來了,暫時留一條路給我們過去停車場那邊。25米左右都挖水溝了,十全路就在圍牆那邊。圍牆裡面還是有果菜市場自己的路,另一邊就是預定了十全路,兩邊不會一起。」 (陳先生跟我們說目前市政府已經開始挖路,雖然分開但市場通往停車場的路將受影響。)...


市場外的市場—果菜市場專訪輯三
早晨五六點,果菜市場批發業務漸ˋ漸減少,透早來逛市場的市民增加。逛完果菜市場後,走向緊鄰著市場的堯山街,可以看見魚攤、肉攤、雜貨、蔬果攤林立,忙碌的小販叫賣著,他們不屬於果菜市場,但卻因為果菜市場的人流,儼然成為另一道市場風景。 與果菜市場共生...


因信而生-從地方廟宇到大眾信仰
(取自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-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) 沿著民族路行過果菜市場和受到拆遷的北側地帶,會先看見已經變成黑水溝的寶珠溝,接著映入眼簾的就是大港福德祠。據廟方所載,本廟香火是從梓官區的中崙城隍廟所分出,早在1931年便已建立。...


用鏡頭記錄消失的高雄-攝影家顏明邦
顏明邦 攝 「在高雄,如果看到有禁建、鐵皮屋的,那都不會(留)很久。」-顏明邦。 顏明邦是高雄的攝影家,小時在燕巢長大,至今在腦海中仍烙印著鮮明的農村意象。年輕時在東方工專(今:東方設計學院)讀書,跟攝影前輩許淵富[1]老師學習攝影。後來上台北工作,從事婚紗攝影、商業攝影、...


半屏山腳下的胡椒餅
(邱媽媽提著剛烤好的餅給人客。) 「我們在翠華路與明潭路交會的路口,半屏山那裡你知道嗎?」電話一頭的聲音聽來沈穩,再三描述了確切地點。得知邱媽媽的位置後,連忙上路找尋許久不見的身影。過了楠梓加工區,沿左楠路接翠華路至明潭路口,便看見路旁寫著「佳香—胡椒餅、比薩」的紅色招牌,...


迺市仔 識好物仔
(分類放好的蔬果) 如果時常逛果菜市場,會發現不同季節,擺放的蔬果都會隨之變化。每一季都有屬於自己節令蔬果,比如馬鈴薯和紅蘿蔔是12~3月的蔬菜,3月後出現的,不是冷凍庫庫存,就是進口的。因此加上冷凍或運輸的成本,非當季蔬菜價格較為高昂,在以便宜蔬果為主的果菜市場較少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