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《 南荒街頭報:接待南歸的人-阿樹》
12月23日在台北的街頭的「反勞基法修惡大遊行」,在勞團宣布解散後,自發留下的群眾與警方在台北上演你追我跑的劇碼,網友稱作「城市游擊」。城市游擊鏡頭之外的高雄中正技擊館前,則有民眾自備物資,在晚間11點的寒夜裡接待一群包車參加遊行後南歸的民眾。...


一下船,就是一生
「我說,哪裡是故鄉?故鄉變異鄉了嘛!」 民國44年,國共內戰打得越演越烈,一江山戰役失守後,鄰近的島嶼與上、下大陳島,在美國第七艦隊的協防下,讓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,並賦予這些義無反顧、投奔自由台灣的島民-「大陳義胞」的義士指稱。而這個「義」字,經歷戰爭的洗練,實屬得來不易,...


《流失》展後心得
首先得先承認,真正開始學攝影是這一年來的事,但拿相機拍照卻拍了七八年,所以受邀寫這篇文章,說來是蠻訝異的。單就作品本身直接評論,基本上容易陷入自以為瞭解的窠臼,即便攝影是很露骨的創作方式。因對作者的創作意識及美學形成脈絡時常有差距,有時還得靠對話才能知悉,因此我以這篇短文作...


旅行的意義
身處在現代社會之下,我是誰?我要做什麼?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又或是:「我要往何處去?」這些問題就像慢性病,不斷地伴隨在每一個現代人的生命歷程裡;也就是說,人生意義的確實就是像憂鬱,以「突然的發病」理解憂鬱症,其實是不可理解的,因為失根就是慢性日常。但是無論如何,人們都必須帶著...


安吉里的四十八年
傅志男 攝 去年5月12號一早,安吉里的居民發現,門口貼著數張農業局的公告,以及各家戶的編號。高雄市政府為了擴建南側的果菜批發市場,著手清查工程範圍內的住戶,並行徵收與拆除作業。公告上寫著:「本地上物預定於三個月後拆除,請預作搬遷準備。」三個多月後,緊鄰民族一路的家厝接連倒...


寶珠溝的前世今生
顏明邦 攝 今日的我們恐怕難以想像,寶珠溝-乃至於大部分的愛河流域,烏魚曾經悠游其中。昔日,台灣西南部的漁業豐收與否取決於烏魚數量之多寡,而寶珠溝位於今日果菜市場旁的水道,就是烏魚洄游愛河流域的終點,人們稱之為「烏魚仔港」,可是隨著1930年代高雄工業開始發展,烏魚數量逐漸...